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是临床药理学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简单一天生活网为大家整理出如下内容:

  1.产生灭活酶耐药菌可产生多种多样灭活酶,改变药物的结构,使药物失去抗菌作用,灭活酶主要有2类。

  (1)水解酶如肽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耐药后,产生了裂解其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酶。

  (2)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等。

  2.改变靶部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原始作用靶点,称为靶部位。

  3.增加代谢拮抗物:磺胺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后,后者可使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产量增加20——100倍,高浓度的PABA与磺胺药竞争二氢蝶酸合酶时占优势,从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抗药性。

  4.改变通透性:细菌通过各种途径使药物不易透过细菌细胞外膜进入菌体,而对抗菌药物有天然屏障作用。

  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空肠弯曲杆菌等均有主动外排系统。

  6.其他

  (1)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肠杆菌、假单胞菌等是由于拓扑异构酶Ⅱ的结构改变所致。

  (2)对利福霉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肠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假单胞菌等是由于降低了RNA聚合酶的亲和力。

  (3)耐红霉素的大肠埃希菌中都存在红霉素酯酶,其能酯解红霉素的大环内酯结构。

  以上就是简单一天生活网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资讯尽在简单一天生活网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收录在基础医学理论频道临床药理栏目,截至2023-06-08更新。
本站收录生活类信息包括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只是简单分析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的价值,总的来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是一个与基础医学理论相关的网站,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否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还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

版权声明:
本页面展示【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相关信息,仅供网友参考之用,本站并不一定完全认同其中某些观点无关,个中真伪请自行辨别。

收录网址:https://www.jiandan1000.com/jd/33369151.html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