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

 

  牙龈瘤的病理生理

  

  牙龈瘤根据其病理变化一般分为三型:

  1.肉芽肿型:似炎性肉芽组织,有许多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伴有许多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纤维成分少,牙龈黏膜上皮往往呈现假上皮瘤样增生。肉芽肿型龈瘤的牙龈表面呈红色或暗红色,质地较软、易出血;

  2.纤维型:肉芽组织纤维化,细胞及血管成份减少,而纤维组织增多。粗大的胶原纤维束间有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束内可有钙化或骨化,有不规则的骨小梁但无牙源性上皮结构,称为外周性骨化性纤维瘤。这种纤维瘤被认为是牙周膜来源的一种反应性瘤样增生,并非真性肿瘤。纤维型龈瘤的牙龈表面光滑,颜色与正常牙龈颜色无大差别,不易出血

  3.血管型:血管特别多,似血管瘤,血管间纤维组织可有水肿及黏液性变,并有炎性细胞浸润。牙龈极易出血。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说明: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收录在疾病频道牙周病栏目,截至2023-06-08更新。
本站收录生活类信息包括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只是简单分析 "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 的价值,总的来说,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是一个与疾病相关的网站,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否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还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

版权声明:
本页面展示【齿龈瘤的病理生理学】相关信息,仅供网友参考之用,本站并不一定完全认同其中某些观点无关,个中真伪请自行辨别。

收录网址:https://www.jiandan1000.com/jd/142424441.html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